云南日报头版头条——突破“临界点” 再启新征程

摘要:在热力学中,临界点是指某种状态的结束,继之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阶段或状态。作为云南现代工业的标志性企业之一,昆钢公司力求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突破“临界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突破“临界点” 再启新征程
    ——昆钢深化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纪实

本报记者 杨建华


  在热力学中,临界点是指某种状态的结束,继之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阶段或状态。作为云南现代工业的标志性企业之一,昆钢公司力求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突破“临界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2015年,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及企业自身包袱沉重、结构失衡,昆钢巨亏35亿元,生存面临严重困境。对此,一篇内部材料曾这样描述道:“企业已经走到了决定命运的悬崖边上,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昆钢的出路在改革,昆钢的希望在创新。”在绝境中,昆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永平及新一届领导班子制定了“三年保生存两年谋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淘汰落后产能、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深化改革举措,吹响了坚决打赢保生存攻坚战的进军号角。
  这场触动思想、触动利益的深层次改革,迅速激活了企业转型发展的一池春水:次年,昆钢即减亏至4亿元。2017年,昆钢扭亏为盈,实现收入933亿元,利润10.15亿元。今年1月至11月,昆钢实现收入920亿元,利润13.6亿元,“三年保生存”的目标初步达成。
  更重要的是,随着以“两大项目,三大基地”为核心的转型发展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昆钢的发展方式开始从规模速度型走向质量效益型,商业模式从产品经营走向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产业格局从区域化竞争走向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
  以此为标志,昆钢的转型之路开始突破“临界点”。
  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年产800多万吨钢时,昆钢曾巨额亏损。如今年产700万吨钢,企业却大幅盈利。这种可喜的变化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对昆钢而言,自2016年起实施的以化解过剩产能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段难以回避的阵痛,更是一次浴火重生的涅槃。
  关停全部11座高炉中的7座,压减粗钢产能280万吨、生铁产能125万吨,承担了云南省75%以上的钢铁产能化解任务。曾经为昆明市民告别燃煤做出贡献的昆焦公司,随着管道天然气的置换而停产转型。同时,关闭“僵尸企业”8户,合并压缩三级以下公司25个。在此过程中,最大挑战来自于对近万名职工的转岗分流——昆钢兑现了“不让一位职工没有基本生活来源,不让一位愿意工作的职工失去岗位”的承诺,确保了企业稳定与社会和谐。
  中央第11巡视组离开昆钢的时候,一句“毕竟是老国企”的感叹,说出了对企业上述工作的充分肯定。赵永平则向记者坦言:“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昆钢轻装前进,加快推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供给。
  优化产品结构,延伸钢铁产业链,进一步加大抗震民居、电梯、立体车库用钢等系列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加速对汽车、船舶、军工用的高强韧低密度钢等新产品开发步伐;扩大钢铁产品深加工应用范围,30万吨/年工厂化智能制造民居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加快推进昆钢本部搬迁,实现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以此为契机,昆钢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构企业的产业价值链,并迅速形成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板块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7年,昆钢的非钢产业收入首次超过钢铁主业,达到544亿元,以脱胎换骨式的转变,为云南省传统国企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开放包容加速拓展发展空间
  过完2018年12月,昆钢就将80周岁了。这个历史积淀深厚的企业仿佛是一部时光机,打开其中的一帧帧集锦,云南现代工业以及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历程历历在目。
  开放与包容,是贯穿于昆钢80年发展史中的特殊气质。
  2018年3月,昆钢与中央企业中资产总量列第一位的“带头大哥”招商局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在产城融合、金融服务、物流商贸、“一带一路”、大健康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投资总额将达1800亿元。屈指算来,这已是与昆钢“亲密携手”的第三家央企巨头兼世界500强企业。此前,通过与武钢集团及华润集团的深度合作,昆钢已分别奠定了自身在钢铁和水泥产业中的区域市场龙头地位。在省级大型国企中,这样的开放合作力度并不多见。
  如今,昆钢的“朋友圈”仍在继续拓展。其中,武汉万吨、顺丰快递、云南俊发、美国麦肯锡、德国罗兰贝格等合作伙伴“来头”都不小,不是国内民营企业中的行业龙头,就是国际知名的管理和咨询机构。
  通过与上述企业及机构密切合作,昆钢以本部钢铁产业搬迁和昆焦公司关停转型两大项目“腾笼”,推动本部工业遗址文化旅游及大健康产业基地,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互联网+”临空国际物流产业基地,以及草铺新区绿色智能制造基地三大基地的“换鸟”。以此为依托,支撑昆钢未来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我们不做一锤子买卖,我们要做的是站在月球看地球那样的宏观战略与远景规划,然后,一张蓝图干到底。”赵永平告诉记者,目前,随着相关项目快速推进,一个亚洲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即将在临空产业园区崛起;昆钢本部工业遗址文化旅游及大健康产业基地的战略规划、空间概念规划和产业规划已通过审批;本部钢铁产业搬迁已启动实施,安宁草铺新区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正紧锣密鼓推进当中。
  与此同时,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昆钢将分别在孟加拉国和缅甸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园区以及200万吨/年全流程钢铁企业。目前,两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昆钢从区域性龙头企业走向大型跨国公司,在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转型上迈出关键步伐。
  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昆钢2016年起实施的这一轮深化改革以及转型升级攻坚战中,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将载入企业的发展史册。
  其一,由昆钢研发、制造和运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座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EB炉)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EB炉制造技术的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告诉记者,项目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技术垄断,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高品质、多品种钛合金材料低成本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国家的海洋、军工、航天事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发挥重要作用。
  其二,在与央企巨头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项目承担单位之后,由昆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成本高耐蚀钛及钛合金管材与高品质钛带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在昆明启动实施。
  上述成果表明,在钛金属冶炼、装备与钛材制造等相关领域,昆钢的科技创新能力已“闯进”国内第一方阵。对于一个尚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阵痛期”中的传统老国企来说,这样的突破显得意味深长。
  从记者手上拿到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及实地看到的诸多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情况来看,在经历了“三年保生存”的痛苦磨砺之后,当前昆钢正逐步走向鼎盛时期。在商业模式以及产业边界重新整合、塑造成型的同时,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张力”向内撑开组织的活力,向外则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中对冲风险,激发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
  打造创新型企业,就是获得这种“张力”最重要的动力源。
  据了解,目前昆钢已拥有6个院士工作站、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12家,拥有企业发明专利227项,先后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昆钢不断推进组织结构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内部运行机制,重塑业务流程。坚持党建创新。切实把党建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中,激发党建的强大生命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个创新能力强大的新昆钢正在“化蝶”。

发布者:党委工作部理论宣传   点击数:25404   发布时间:2019-01-14 16:15:07   更新时间:2019-01-14 16:28:52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