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特别报道——高原钢脊勇担当 倾情奉献共发展

摘要:高原钢脊勇担当 倾情奉献共发展 ——昆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综述 本报通讯员 王晓江 王天俊 陈民 贾莹   建“两型”企业、谋职工福祉、尽社会责任,这是昆钢作为“红土高原上的钢铁脊梁”铿锵坚定的承诺。   拥有80年厚重历史的昆钢,从钢铁救国的初衷到实业强国的梦想,从单一的钢铁制造企业成长为产业多元的大型国企,在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道路上,坚持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的血脉,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原钢脊勇担当 倾情奉献共发展
——昆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综述

本报通讯员  王晓江  王天俊  陈民  贾莹  

     建“两型”企业、谋职工福祉、尽社会责任,这是昆钢作为“红土高原上的钢铁脊梁”铿锵坚定的承诺。
  拥有80年厚重历史的昆钢,从钢铁救国的初衷到实业强国的梦想,从单一的钢铁制造企业成长为产业多元的大型国企,在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道路上,坚持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的血脉,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特别是近年来,昆钢持续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两型”企业建设,以对政府负责、对职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使命担当,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和职工的广泛赞誉。
  节能环保 坚持绿色发展
  在昆钢本部最大的料场,矗立着一座高达26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防风抑尘网,以前灰扑扑的料场,现在有了“防风林”,抑尘效果显著。这是昆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力打造绿色钢城的一个缩影。
  如今,行走在昆钢的街道上,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景象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空气清新、绿荫环绕的工厂和社区。这是昆钢公司践行环保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向污染宣战的生动实践。
  昆钢是云南省首家成立节能减排中心的企业,较早实施了环境经营战略,编制节能规划,开展全过程清洁生产,积极引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生产工艺优化升级;率先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全部实现烧结尾气脱硫;率先在云南省淘汰小高炉;率先实现负能炼钢,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开展余热余能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加大粉尘污染治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料场防风抑尘网建设、除尘设施维护改造、焦炉冒烟问题整治、道路修缮等。
  实施循环经济,利用工业固废生产氧化锌、磁性材料和免烧砖,自主研制生产的钢渣透水砖,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材料,在昆明、安宁、楚雄等地广泛应用,为云南省“海绵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不仅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完全自行回收利用,更有效促进了企业能源消耗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昆钢还通过精矿远程管道输送等手段实现吨钢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至今,累计管道输送铁精矿3149万吨,与传统公路运输方式相比,约节约标准煤6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69万吨,为助力云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昆钢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设施;坚决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淘汰落后和去产能工作中,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2016年,昆钢主动压缩钢铁产能280万吨,关停直接还原铁产能53.5万吨、铁合金产能20万吨、铁精矿产能130万吨、焦炭产能180万吨。同时,抓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提升节能减排水平;研发和运用先进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持续降低消耗和减少污染。
  厂城融合 建设文明钢城
  钢铁企业在城市中存在,不能成为城市的负担,只有融入城市、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昆钢始终致力于打造企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共同体”,与城共生,做优秀企业。
  昆钢片区占安宁市三分之一的面积和人口,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多年来昆钢区域内一部分社会化管理职能缺失、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公共服务不到位,与安宁市主城区的快速建设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差距逐渐拉开。
  2017年,昆钢积极参与安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打赢这场事关职工群众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硬仗,昆钢公司把“创文”作为“书记工程”来抓,从“硬标准”和“软实力”上以高标准、严要求,有序、高效地推进“创文”工作。
  在硬标准上,昆钢把“创文”与整治环境、“拆违拆临、建绿补绿”结合起来;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交通秩序、农贸市场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行动,修复主干道20万平方米,植绿补绿10万平方米,改造38个公交站台……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为职工群众打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既提升了城市形象,又赢得了职工群众的支持。
  在软实力上,昆钢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开展“二级单位党委进社区,机关基层党员到现场”活动,制止社区居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圈地种菜等行为,清理整治居民楼小广告,开展关心和服务社区老人活动,倡导文明让行好风尚,引导职工群众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   
  为推进“创文”工作的落实,昆钢对照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提出了6大类38项具体整治项目,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相互促进的责任体系。各责任单位逐项排查问题、逐一分析解决,推进任务落实;动员和组织职工群众、党团员、青年志愿者、社区人员等力量,形成万人“创文”的感人场面。
  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落到实处。现在的钢城,道路平坦了,路灯亮了,公交有了新站台,农贸市场整洁有序,街道更靓丽,环境更美好,市民举止更文明…… 
  2017年11月,安宁市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这当中也凝聚了昆钢人的钢铁精神、勤劳智慧,展现了大型国企的承诺、担当与效率。
  回报社会 成就爱心企业
  企业与社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回顾80年来的发展历程,昆钢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初衷与责任感从未淡薄,在慈善和公益之路上行稳致远,彰显出满满的正能量:
  1988年11月,昆钢向临沧耿马地震灾区捐款30万元,并以优惠价格提供钢材1000吨;职工家属捐款91272元,捐粮食23103公斤。
  1992年4月,昆钢职工家属为“希望工程”捐款20.4万元,是云南省职工个人捐款最多的企业。
  1998年8月,昆钢职工捐献的147万元人民币送达云南省民政厅,用于支持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灾区人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
  2005年1月,昆钢向发生地震及海啸灾害的印度洋地区灾民捐款30万元。
  2007年9月,昆钢投资25万元,援建宣威市杨柳乡海浸村老娃沟小学校。   
  2008年汶川“5·12”地震,昆钢向灾区捐款839.9万元,并组织14辆平板货车和20名驾驶维修人员支援抗震救灾工作。
  ……
  一笔笔捐款、一颗颗爱心、一次次冲锋陷阵,反映了昆钢“不忘初心、爱国奉献”的精神,以及“致富思源、扶危济困”的行动。
  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除了捐款捐物,昆钢克服了钢铁寒冬期生产经营的巨大困难,毅然组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精兵强将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捐建了6500平方米活动板房,集中用于灾区学校建设;共建盖鲁甸县火德红镇、龙头山镇、文屏镇等10所学校98间活动板房,保证了5686名学生能够按时入学。
  在灾区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昆钢用自己生产的抗震钢建设钢结构抗震民居,确保鲁甸居民住上“安全房”“放心房”。在冬天来临之际,受灾群众在钢结构抗震民居样板房里度过了温暖的冬天。
   “树无根不久,水无源不长”。在自身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昆钢秉承优良传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传递企业正能量,让企业的价值取向与主体社会价值保持一致,不辜负社会各界、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殷切期望,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信赖。
  脱贫攻坚 彰显责任担当
   “山高水冷气候凉、人多地少产量低,两座山头声相闻、见面相逢走三天。”这是宣威市海岱镇腊谷村和月亮田村的真实写照。
  2015年8月,昆钢公司肩负起挂包帮扶海岱镇月亮田村和腊谷村的重任。几年来,昆钢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的优势,通过订单农业“输血”、党建引领“换血”、产业扶贫“造血”,多措并举“补血”,激活当地群众的脱贫“因子”,交出了“扶真贫、真扶贫”的高质量答卷。
  为便于业务开展,昆钢成立了宣威海岱昆钢金福食品有限公司,以订单农业为突破口,将海岱镇月亮田、腊谷两村按计划收购贫困户饲养的生猪、鸡、牛以及鸡蛋、土豆等农副产品提供给昆钢市场进行销售,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出大山就能把自己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实实在在地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见到“真金白银”。2017年以来,累计收购农副产品共计483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60元,反哺26.81万元。
  在定点帮扶过程中,昆钢紧紧围绕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中心来开展工作,目前已经完成4条村级道路建设,累计投资165万元。乡亲们亲切地称它为脱贫攻坚的“致富路”。
  昆钢公司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真正实现“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采取“吸收就业”帮扶措施,招录了两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入昆钢工作。采取“捐资助学”帮扶措施,向当年被大学录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位捐资4000元,两年共计向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捐赠40000元,帮助贫困户子女圆大学梦。
  为了找到一条脱贫不返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昆钢公司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在宣威市海岱镇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无籽刺梨,并在海岱镇投资建设了一个大型刺梨饮料、刺梨系列产品加工厂。目前,已建成投产三条生产线,具备年产5000吨刺梨果汁饮料和500吨刺梨果脯产能,每年可消化2800吨的刺梨原料鲜果,可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余户、4600余人,户均增收4000元,并可安排50多人就业。
  无籽刺梨加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不仅带动了当地传统农业转型,还可为当地种植户增收2200万元,全面推进了当地刺梨产业的发展;绿了青山、美了环境、富了农民,走出了一条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结合的产业扶贫之路。
  在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价中,昆钢公司被评为最高等级“好”。
  共享成果 促进和谐发展
  翻开昆钢的发展史册,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昆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投入、不遗余力地为民惠民,也是昆钢一贯的工作思路和做法。
  长期以来,昆钢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职工共享的理念,把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和生产工作条件置于重要位置;保证职工收入增长与企业发展相匹配,多策并举回应职工群众呼声和期盼,不断提升福利待遇、生活幸福指数。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昆钢为满足职工和家属生活所需,企业办社会不断扩大,曾履行了职工家属区数十万人的社会职能,解决了职工住房、教育、就医、治安等问题。当前,昆钢正持续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也是为了职工能更好地享受社会职能服务。
  昔日的“干打垒”、土坯房、砖瓦平房逐渐被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小区所取代。除了改造、新建工矿棚户区住房,修缮老旧生活区设施,健全社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昆钢还兴建了上万套廉租房、公租房,妥善解决了困难家庭及新就业职工住房问题。截至2018年,昆钢共开发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500多万平方米,容纳了10多万名职工,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
  随着经营条件的改善,昆钢职工人均收入逐年递增,还多次提高了职工中夜班津贴,上浮边远地区职工工资,发放住房补贴和节日慰问金,不断提升职工福利水平。
  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昆钢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举办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云岭钢城之夏”大型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等活动;大力建设“职工书屋”,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好家风建设,提升职工文化素质。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昆钢践行“人才兴企”的理念,创新引才育才方式,加强组织培养力度,不断拓宽人才晋升渠道,搭建人才成长平台,让职工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使职工与企业共成长。
  在化解钢铁产能过程中,昆钢通过新的经济实体,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技能培训、转岗分流、内部退养等多渠道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不让一个有工作意愿的职工失去岗位。
  为进一步提升职工生活质量,昆钢推行员工“班中餐”;坚持组织覆盖全司员工的医疗体检,做好职业病防治,每年组织一线职工参加全国各地的旅游休养;深化“送温暖”工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基层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开展帮困解困活动,自2000年设立帮困解困资金以来,共资助困难职工58269人次,资助总额7038.37万元。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我们搞改革、谋发展,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职工群众过上更美好的日子。”昆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永平认为,昆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履行好社会责任已成为昆钢筑牢长青基业、打造百年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者:党委工作部理论宣传   点击数:8580   发布时间:2019-03-15 15:27:07   更新时间:2019-03-15 15:27:07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文章